阳光心理,健康人生 |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指南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在当下,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已日益突显,迫切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1)依赖:依赖是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依靠别人而不能自立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如果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就会成为软弱无能的人。
(2)自私: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3)自卑:自卑也称“自卑感”,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到目的时的无力感、无助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4)孤僻: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5)焦虑:各种可以引起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压力的学习、生活事件都可能诱发过度焦虑。
(6)妒忌:妒忌是对他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也是不甘心自己比不上别人而烦恼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相应行为。
(7)逆反:“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以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这种消极的心理品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8)厌学:目前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方法:
(1)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在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要求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大人也会犯错误。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
(4)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
(1)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
(2)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家长和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1)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
(2)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
(3)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
(4)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可以通过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或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在他们的心里形成一个安全的家庭港湾。同时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沟通是和谐关系的“金钥匙”。家长可以多跟孩子聊天,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与孩子畅谈。这个畅谈是不包含批评的,只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让孩子能够敞开心扉。即使孩子说的内容,您不认同,您可以用中立的态度去听,不要有情绪,听完以后跟孩子说说您自己的想法,比如表达您对他所说内容的担心,让孩子知道您是关心他,而不是指责他。
学习虽然是孩子的第一要务,但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家长不妨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外面进行一些活动,比如体育锻炼、参观博物馆、看展览等。注意要和孩子商量,多给孩子提供几个可以选择的项目,让孩子做选择。这样不仅体现对孩子的尊重,还能让孩子有自主的感觉,促进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发展,让孩子知道他是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的。
青少年的自尊心都很强,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和批评。父母尤其要注意多鼓励和夸奖孩子。并且注意多鼓励和夸奖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所以夸奖和鼓励也要注意方法哦。
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吧!
副主任医师、高级心理咨询师

四会慈航精康医院院长
社会工作者、高级公共营养师、心理督导师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SP)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肇庆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专业擅长:从事临床精神心理诊疗工作20余年,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及老年精神障碍等诊疗有丰富经验。


据了解,有不少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感、失眠、自我价值感的降低,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业情况,因此,我院成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医学中心,开展健康科普、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共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地址:肇庆市四会市东城街道新江大道17号
电话:0758-3313120(24小时心理热线)
13322960923(微信同号)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