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抗抑郁药物一吃就怕依赖,一停就复发?
在抑郁症的治疗领域,抗抑郁药物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然而,众多患者及其家属对抗抑郁药物普遍存在误解,担忧一旦服用就会产生依赖,并且停药后抑郁症极易复发。这种误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可能导致抑郁症病情反复,增加治疗难度。下面,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助力大家科学、准确地理解抗抑郁药物的使用。
「 抗抑郁药物是否会导致依赖? 」
大多数抗抑郁药物并不具备成瘾性(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SSRI/SNRI类药物未列入国际成瘾物质目录(WHO,2023))。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 - 羟色胺 -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调节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尤其是 5 -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从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这些药物并非作用于人体的成瘾相关神经回路,不会使患者产生像对毒品那样的生理和心理依赖,也不会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难以抑制的渴求。

「 为什么停药后抑郁症容易复发? 」
停药后抑郁症复发并非单纯源于药物依赖,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神经可塑性的改变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等,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来逐渐修复和稳定。即使患者在药物治疗下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也不意味着大脑的病理生理改变已完全恢复正常。
许多患者在症状减轻后,自行停止服用抗抑郁药物。此时,大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可能再次失衡,导致抑郁症状重新出现。此外,心理社会因素在抑郁症复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患者的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以及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事件等,都可能影响抑郁症的复发风险。例如,具有消极应对方式、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如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的患者,在停药后更容易复发。而且,突然停药还可能引发停药综合征,出现头晕、恶心、焦虑、失眠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促使抑郁症复发。

「 如何正确使用抗抑郁药物? 」
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规律服药,绝对不能自行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定期复诊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极为关键,医生会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疗效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精准调整治疗方案。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一般来说,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根据《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首次发作建议维持期6-9个月;对于多次复发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可能需要更长,甚至数年,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复发风险。


四会慈航精康医院作为国家二级精神专科医院,以精神心理障碍诊疗为特色,拥有专业医护团队及先进设备,对多种常见心理疾病诊疗经验丰富,并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为患者提供全程干预与护理。
周一至周日
上午8:00-12:00 下午14:30-18:00
心理咨询热线:13322960923
服务热线:0758-3313120